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在永宁县的广袤大地上,永宁县政协以“实干为要、服务为民”为宗旨,聚委员之智、汇各界之力,在田野阡陌间书写着政协的担当答卷。自十一届永宁县政协以来,10场专题协商精准破题、21次调研视察直击痛点、31件涉农提案落地生根,从产业培育到民生改善,从生态保护到治理创新,政协力量始终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成为推动县域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
扎根一线调研:把准乡村振兴“脉搏”
清晨的立强湖畔,委员们踏着露水查看湿地管护情况;正午的宁朔新居,污水处理站的机器声中,调研组与居民算着“环保账”;暮色里的望远镇街头,委员们和社区工作者围坐在一起,探讨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这都是永宁县政协调研工作的日常写照。
以问题为导向,方能靶向发力。2023年,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群众关切,永宁县政协聚焦森林湖泊湿地保护开展民主监督,委员们深入望远镇立强湖、西部水系两侧林带管护等地调研,对生态文明建设热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广献良策;2024年,农村污水治理成为调研重点,委员们走访望洪镇宁朔新居、闽宁镇玉海村等地,详细了解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2025年,围绕城乡社区治理,委员们实地走访望远镇多个小区,针对社会治理中的难点痛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协商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要解决真问题。”这是永宁县政协主席郑进选常挂在嘴边的话。针对李俊镇东方村闲置土地浪费、团结村养殖园区规划滞后等15个问题,永宁县政协搭建“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组织委员、村民、相关职能部门面对面协商。如今,望洪镇中心村、李俊镇中心村两个污水处理站点的好氧池已得到改造,李俊镇团结村的养殖园区肉牛存栏量突破千头,杨和镇王太村朝天椒千亩辣椒产业园年产值超500万元……每一个看得见的变化背后,都印刻着政协协商的印记。
聚焦产业献策:激活乡村发展“引擎”
走进李俊镇李庄古光温棚园区,13栋日光温室如蓝色珍珠镶嵌在田野间。棚内,葡萄藤沿着支架向上攀爬,架下套种的吊瓜翠绿饱满。“这栋棚今年上半年光吊瓜的收益就有9000元,等明年葡萄挂果后,丰年期亩均年增收可达15万元。”李庄村党支部书记孙永清的话里满是喜悦。
这片“致富棚”的诞生,源于一件政协提案。在永宁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乔玉杰等委员联名提出《关于李俊镇李庄村、古光村温棚园区建设的提案》,不仅促成了549万元投资落地,更推动李俊镇特色葡萄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如今,温棚园区为两个村子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特别是吸纳了残疾户、监测户到园区工作,每栋棚年均为村集体增收约15万元,实现农户和村集体“双增收”,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产业振兴,既要“点上突破”,更要“面上开花”。针对永宁县农村水利设施老化、道路破损等共性问题,永宁县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后提交了《关于推进李俊镇香芹产业发展的提案》《关于对杨和镇惠丰村部分农毛渠进行翻修改造的提案》《关于修复闽宁镇玉海村破损道路的提案》《关于在望洪镇农声村新建蔬菜预冷车间的提案》等31件涉农提案。这些提案如同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的“金钥匙”,得到永宁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意见建议被及时采纳落实,在广泛凝聚共识中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在培育集体经济方面,永宁县政协聚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情况开展常委会专题议政,提出“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制”“探索‘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等建议,为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效益提供了清晰思路。
“政协的建议不是‘拍脑袋’,而是摸透了我们的家底。”一名村主任的感慨,道出了基层对政协工作的认可。
下沉服务聚力: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刘委员,这香芹叶子发黄是咋回事?”在李俊镇的一处菜地里,种植户们围着永宁县政协委员刘永亮急切地询问。作为农业界委员,“刘永亮委员流动会客室”就设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户防治病虫害。
这样的“流动服务”在永宁县已形成体系:2023年,医药卫生界委员李岐宁、周金生带着医疗队走遍杨和镇、望洪镇、闽宁镇,开展义诊8场,让50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专业的诊疗服务;2024年,法律界委员鲁亚楠的“流动会客室”受理纠纷调解147起,化解率达100%;2025年,文化旅游艺术界委员走进望洪镇新华中心村,教村民剪纸、书法,让乡村文化礼堂热闹起来。
从“群众跑路”到“上门服务”,永宁县政协打破了地理条件限制,探索建立“委员流动会客室”,坚持工作推进到哪里,会客室就“流动”到哪里,让委员在一线协商议事,面对面听民声、访民情,掌握一手资料、收集一手信息,充分发挥界别委员优势作用,围绕服务乡村医疗、文化、法律、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切实把履职触角延伸到最需要的地方。
“政协委员就像‘及时雨’,我们缺啥他们就送啥。”这句朴实的评价,道出了群众对永宁县政协委员履职实效的真切感受。在闽宁镇卫生院,医药卫生界委员精准对接当地需求,全力推动肛肠疾病诊疗技术与穴位注射技术落地生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初步诊断和内镜下干预,就医难题得到有效缓解。在杨和镇王太村,委员们运用“圆桌议事”工作法,让家庭纠纷在平等沟通中快速化解,不仅及时平息了矛盾,还潜移默化地重塑了孝亲敬老的家风,为乡村治理注入了力量。
今年,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交汇点,永宁县政协正以更实的行动续写履职答卷。从田间地头的调研身影,到产业园区的规划蓝图,再到村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政协之为已深深融入乡村振兴的肌理,成为推动永宁县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力量。(记者 赵婵莉)